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名人  → 走进名人
戴望舒
浏览次数:6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5年11月10日  【字号
    戴望舒(1905年11月5日-1950年2月28日),男,名承,字朝安, [20]小名海山,浙江省杭州市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等。
    1905年11月5日,戴望舒出生于大塔儿巷11号的一个小康家庭。1913年,进入杭州鹾武小学读书。1919年,考入宗文中学。17岁时,其处女作小说《债》发表于1922年8月《半月》刊上;同年9月,与张天翼、叶秋原、李大可、杜衡,施蛰存等人成立文学创作社——兰社。1923年秋,考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在校期间,开始了诗歌创作。1926年,与施蛰存、杜衡等人创办《璎珞》旬刊,发表诗作《凝泪出门》。1928年8月,《雨巷》在《小说月报》第19卷第8号发表。随后于1929年4月,戴望舒首部诗集《我底记忆》出版 [12]。1932年,戴望舒赴法国留学,开始学习西班牙语,并对现代派诗歌有着浓厚兴趣 [13]。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1936年10月,戴望舒与卞之琳、孙大雨、梁宗岱和冯至等人创办了《新诗》月刊 [14]。抗战爆发后,戴望舒历经艰险抵达香港,主编《大公报》文艺副刊,并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活动 [15]。1942年3月,日本宪兵以从事抗日活动的罪名,将戴望舒拘捕,写下慷慨激昂的《狱中题壁》一诗 [16]。1950年2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45岁。
    戴望舒的诗歌,音乐性与东方式象征体、东方式婉约情调的巧妙融合,把中国的象征主义诗歌推向了一个新的颠峰。戴望舒是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发展过程中承上启下的诗人 [17]。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 ·上一个:没有了
  • ·下一个:梁实秋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