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从滁州市有关部门获悉,全市烈士陵园不动产登记工作已全面完成,25处烈士陵园全部有了“法律身份证”。这一举措从法律层面为红色资源筑牢“保护网”,标志着我市在红色资源系统性保护、英烈精神永续传承上迈出了法治化、规范化的关键一步。 “一园一策”破难题,打通登记“堵点”。烈士陵园因年代久远、历史资料缺失、权属关系复杂等问题,长期面临“登记难”的困境。自专项工作启动以来,我市坚持“红色资源优先保护”原则,坚持多部门协调联动,以“一园一策”精准破解历史遗留问题。来安县通过“历史回溯+实地验证+联审联批”机制,借助口述历史、无人机测绘与多部门联审,高效完成7处陵园的确权发证;全椒县采取“调查-补证-办理”三段式工作法,专班组全程服务,仅用1个月就完成2处陵园登记;天长市打破部门壁垒,创新使用“集体建设用地拨用审批一表制”,为6处陵园登记简化流程、提速审批。
“该不动产为烈士陵园,不得擅自改变用途,不得抵押、买卖。”翻开新颁发的不动产权证书,附记栏中的醒目标注格外亮眼。“过去陵园维护全靠‘看住守牢’,现在有了产权证明,我们开展文物修缮、环境整治更有底气了。”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结合登记成果,持续完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体系,让每一处红色地标都成为永恒的精神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