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力子(1882年1月26日—1967年12月25日),初名景奎,后改名闻泰,字仲辉,号凤寿,笔名力子,浙江省绍兴市陶堰村人,中国近代教育家、政治家、爱国民主人士,为清末官员邵霖之子,叔父邵莲坡。 [7]1950年加入民革,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政务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等职。 邵力子自幼聪颖,7岁就读于私塾。早年曾在上海南洋公学经济特科班学习,师从蔡元培,后入震旦公学、复旦公学求学,期间中举不仕,投身爱国运动。 [13] [32]1906年,赴日本学习新闻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回国后参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报》《觉悟》等刊物,其中《觉悟》副刊登载方志敏早期文学作品及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章。 [4] [31]1919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0年参加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次年参与起草中共“一大”文件。 [30]1925年起历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秘书长、陕西省政府主席等职。抗战时期出任国民参政会秘书长,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国民党代表参与重庆谈判、北平和谈,1949年因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和平协定宣布脱离。
邵力子参与创办上海大学并任副校长,执教期间保护进步师生,学生包括孙寒冰、丁玲等。 [17] [18] [27-28]1954年提出有计划控制人口增长主张,推动马寅初完成《新人口论》。 [2] [5]晚年通过广播、文章呼吁台湾回归,其著作《邵力子文集》系统收录毕生思想精华。1967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临终仍牵挂祖国统一。2019年绍兴建立邵力子故居及家风馆展示其生平事迹。 [22] [31] [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