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国际深空探测学会在安徽合肥正式成立,这是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国际科技组织,也是总部落户合肥的首个国际科技组织。
国际深空探测学会由深空探测实验室、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及法国行星探测地平线2061五家单位联合倡议,汇聚20位国内院士与31名国外科学家共同发起申请,历经两年多筹备,于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在民政部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国际科技组织。
围绕月球探测、行星际探测、小行星防御等领域,学会将研究国际深空探测发展态势,明确空间探索科学方向和技术路径,并推动深空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参与外空标准和规则制定,推动外层空间和平利用与长期可持续发展。此外,学会还将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活动,搭建广泛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全球航天科技人才培养。
“我国深空探测领域技术已经可以与世界水平并驾齐驱,从单打独斗到携手各方、共享成果、共促发展,‘合作’是学会成立的第一初衷。”据深空探测实验室国际合作交流中心主任王中民介绍,学会成员来自美国、加拿大、尼日利亚、南非、巴基斯坦、泰国、土耳其等众多国家。
此外,学会将以安徽省科技资源为依托,以中国深空探测重大项目为牵引,将国际科技成果、知名科学家“请进来”,与本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联动,提升安徽原始创新新动能;孵化新技术、新产业,促进成果转化,构建安徽空天信息产业新集群。
“学会争取用10年时间,吸纳500个科研单位会员、10万名科学家个人会员,共同探索宇宙奥秘。”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国际深空探测学会首任理事长吴伟仁院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