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传真  → 时事传真
全国首次!沉陷区浮床水稻在皖试种成功
浏览次数:676   来源:人民网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3日  【字号
8月22日,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聚淮南市,对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重点项目阶段性成果进行评估。评估显示,在全国首次试验的采煤沉陷区水面种植浮床水稻获得成功,已完成早稻头茬收割,亩产约280公斤。 
 随着煤矿开采,淮南矿区沉陷区水域面积逐年扩大。如何在修复治理沉陷区水域生态的同时,把采煤沉陷区转变为可利用的耕地资源,成为企地近年来主攻的课题。为统筹协调煤炭资源开采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拓宽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耕地保护相结合的有效路径,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与安徽理工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在凤台县顾桥采煤沉陷区实施了“采煤地表沉陷区水面种植关键技术及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打造50亩“漂浮式稻田”。 
 一株株水稻“漂”在水面上,嫩黄色的稻穗日渐饱满。在漂浮的稻田里,采用纳米膜、种养、浮筒3种模式培育的6个品种水稻长势良好,绿油油的稻田成了万亩采煤沉陷区水面的别致风景。 
 “通过十余批次的复配试验,我们研制了一种耦合沉陷区水下土壤、有机肥、复合肥与缓释肥的适宜沉陷水面水稻种植的营养基质。”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张世文告诉记者,将水下土壤增肥与水面种植相结合,探索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养殖,实现淹没土地耕作功能,恢复耕地属性。目前,各品种水稻长势符合预期,南陵早2号水稻头茬亩产280公斤,收割后实施再生稻,目前已经出苗,预测亩产再增加100公斤。 
 “这是我们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开发各类非传统耕地资源的一次探索实践, 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结合起来,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力争破解煤炭行业发展难题。”淮河能源控股集团资源环保部陈晓辉指着眼前的秧苗介绍,通过把下沉的土地重新“抬”出水面,不仅填补了采煤沉陷区绿色治理的空白,也是沉陷区新旧动能转换的又一生动实践探索。 
 首期试种成功后,淮河能源集团还将在此基础上推行渔农互补模式,形成“水上浮床种植农作物+水下网箱养殖水产品”立体模式,既能充分利用沉陷区水面,又能恢复采煤沉陷区原有土地的部分种植功能,实现水面种植与水下养殖、水底增肥土壤与水面种植土循环利用、沉陷区水域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三个统筹。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