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时事传真  → 时事传真
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跑出“加速度”
浏览次数:532   来源:人民网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05日  【字号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上获悉,安徽省充分发挥皖北八市广袤的地域空间、丰富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坚持种养一块抓、粮肉一块抓、头尾一块抓,做好“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增值大文章,加快建设结构合理、链条完整、布局优化、规模巨大的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高质量发展,构建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以来,皖北各地组建“大兵团”、实行“阵地战”,截至6月底,品质粮食、优质蛋白、绿色果蔬、徽派预制菜、功能食品等皖北绿色食品五大产业集群新增“双招双引”项目774个、投资总额1731.43亿元。在项目牵引拉动下,上半年皖北五大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达1445亿元,同比增长13.4%。全椒小龙虾、淮南牛肉汤、符离集烧鸡、亳州药膳、怀远糯稻、灵璧食用菌等细分领域产业均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安徽省建立了由省直相关单位、皖北八市、龙头企业、重点科研院所、绿色食品商协会共同参与的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智慧系统。省农业农村厅谋划“三个100”计划,即推介100个重点招商项目、省市县联动拜访100家行业领军企业、邀请100家行业头部企业来皖考察。在省里五大产业集群、17个细分赛道总体布局下,各地进一步明确产业序列清单和发展规划。蚌埠市怀远县主攻糯稻全产业链建设,目前产值突破100亿元,成为全国糯稻市场的风向标。淮北市烈山区因地制宜发展石榴产业,从石榴采摘、石榴果汁、石榴酒的生产,再到石榴文化旅游,多种“吃法”促进一、二、三产融合。   
皖北各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遵循市场规律,研判市场需求,调整完善生产体系。滁州经开区按照“龙头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业态”的产业发展规律,围绕绿色食品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集聚各类食品企业1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31家。   
目前,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建设已形成“目标在高端”“活力在流量”“生机在品牌”“未来在科技”等显著特点。五河县开发氮气锁鲜包装手撕鸭脖、单品年销售过亿元;霍邱县鹅肝产量占全国1/3以上;太和县仅“太板一号”一家电商公司合作的网红达人就有近1000人;亳州市花草茶占据网销八成市场,近百家企业加入“亳州养生”品牌;六安市打造“皖西白鹅”区域公用品牌,羽绒及制品经营主体1000家以上;“徽牛云”数智平台让每头牛都拥有一个电子身份证,实现养殖交易全程溯源。   
皖北八市将立足全省全域,形成“集群在皖北、链条联全省”的“大皖北”产业矩阵,同时遵循市场规律,形成地方政府统筹协调服务、“头部企业+科研院所+产业基金+经营主体+园区(基地)+集体组织+农民群众”联合联动“大兵团”作战模式,集中最优势兵力攻坚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为建设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作出新贡献。   

·编后·   
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采取“大兵团”“阵地战”的方式,推进五大集群、17个细分赛道全产业链发展,并运用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壮大新产业、创建新品牌,把优势资源变为“大粮仓”“大肉库”“大菜园”“大果园”“大茶园”。( 罗宝 包增光)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