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安徽时代信息网!
会员登陆 用户名: 密码: 注册新会员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时间:
 
站内搜索
  《时代信息》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
  旅游天地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长寿  → 健康长寿
心衰: 应重视并加强长期管理
浏览次数:456   发布人:admin   发布时间:2019年06月24日  【字号
  “心衰是一种长期进展性的严重心血管慢性疾病。只有减少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慢病的发生,才能延缓患者最终走向心衰。”北京安贞医院教授刘宇扬日前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国在心衰治疗中取得了巨大突破,但受患者经济能力、创新药医保覆盖以及有效长期管理模式等多重因素影响,心衰仍是尚未攻克的顽疾之一,长期管理任重道远。”

  心脏是一个血泵,全天24小时不停歇地跳动、泵血。一旦功能受损,它就带不动太多的血在身体里流动,这就称为心力衰竭,简称“心衰”。

  心衰疾病需要重点呵护与高度重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心衰患者最多的国家,心衰防控关乎民生。在过去数十年间,即使在现有标准药物治疗下,我国心衰患者住院频率高、经济负担重以及死亡率居高不下等诸多治疗问题尚未解决,防治形势严峻。因此,提升慢性心衰的诊疗水平,重视并加强对其长期管理势在必行。”刘宇扬说。

  据统计,我国成年人心衰患病率达0.9%,预计患者人数超过1000万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心衰是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高血压和冠心病是其最主要的两个诱因。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我国拥有巨大的“潜在”的心衰高危人群。

  刘宇扬介绍,我国成人心衰患者基数大,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由于心衰知识普及率不高,民众普遍缺乏相关基本认知,导致很多患者错失了最佳诊疗时机。据统计,约2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后1年内死亡,约50%的心衰患者在诊断5年后死亡,生存率低于多种癌症。不仅如此,由于心衰导致反复住院,给患者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经济负担。数据显示,我国心衰患者平均每年住院2.4次,年均住院天数达22天;患者年均医疗费用近2.9万元,高于我国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心衰是目前心血管疾病领域尚未被征服的“最后战场”,但并不意味着它不可以预防和治疗。近年来,在医学界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心衰治疗领域在规范推进以及治疗方法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

  2018年10月,《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为中国心衰诊疗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翻开了我国心衰整体防控的新篇章。该版《指南》在2014版的基础上,全面更新了心衰的诊断、治疗、预后等管理全过程;并在心衰的药物治疗方面与国际接轨,被纳入欧美指南的创新药——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也被列为一类推荐。

  “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症状群,需要由心脏专科医生、全科医生、护士、药师、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多学科组成的团队给予患者适合的诊治和长期管理;还需遵循心衰指南及相关疾病指南,按照一定的流程及规范相互协作来完成。这对降低心衰患者死亡率、减少住院次数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要满足更多心衰患者的治疗需求,仍迫切需要从国家医保准入层面给予慢性心衰治疗更多关注与支持。2019年国家医保目录调整启动在即,期待将慢性心衰创新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以造福更多患者。”刘宇扬说。


打印 』※ 收藏此页 ※『 关闭
 
体育频道 | 本站公告 | 本网简介 | 安徽名人 | 常用电话 | 综合信息 | 友情链接 | 权威论谈 | 走进名人 | 重点企业 | 领导访谈 | 灵璧奇石
CopyRight 2002-2025 版权所有:安徽时代信息网 皖ICP备17024205号-1
联系电话:13516438342 E-mail:ahsdxx888@163.com   邮编:237000
本站声明:未经本站同意,任何人不得下载、转载或使用本站文件

皖公网安备 340103020005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