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提速成为今年城乡融合的热点议题,而放宽落户也引起了楼市调控放松的猜想。对此,国家发改委在5月6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对当前城乡融合的焦点问题予以了回应。国家发改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司长陈亚军再次强调,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
5月5日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陈亚军表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也是核心任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43.37%、59.58%。然而,截至2018年底,我国仍有2.26亿已成为城镇常住人口但尚未落户城市的农业转移人口。
因此,解决好落户问题需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联动,推动大中小城市放开放宽落户限制。
不过,陈亚军强调,对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要把握好政策内涵,避免引起对政策的误读或曲解。不能片面理解为这是“抢人大战”,也不能片面地理解为这是放松房地产调控。
“已经在城市长期就业、工作、居住的这部分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举家迁徙的,还有新生代农民工,以及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这些重点人群是落户的重点,而不是说片面的去抢人才。城市需要人才,但是更需要不同层次的人口,绝不能搞选择性落户。”陈亚军指出。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放宽落户不等于放松对房地产的调控”这个表述有两层含义。首先放宽落户是站在城镇化的角度进行的,本身是为了优化人才结构和降低人才在城市中进入的成本;其次当前市场上往往存在“一惊一乍”的现象,即一旦有人才落户政策,往往就会被误认为购房政策放松,此类表述也是为了打消部分政策放松的幻想。
在严跃进看来,未来户籍政策调整依然会继续,“房住不炒”的思路也会继续。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省会城市落户政策确实在放松,而省会城市的居住性价比和投资性价比要好于一线城市,这个时候往往此类省会城市要警惕市场交易后房价过快上涨的现象。而大城市放宽落户后,部分经济不好的三四线城市,确实会有需求导入到省会城市的可能。所以未来要有针对性地提升三四线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也要提高居住的性价比。